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喧騰一時的中美貿易戰危機,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向美國總統川普當面表示中國政府將向美國採購五百萬噸大豆,驚訝的川普立刻向採訪的記者表達心中喜悅的情況下,似乎露出了一線曙光。然而很快就有官員出來澄清,中國政府並非川普總統宣稱將「每日」而是於「今日」向美方採購五百萬噸大豆,劉鶴說的是「today」而非「per day」。這場外交場合中的烏龍,究竟應歸咎於中方代表英語發音不正確?還是川普總統聽力出了偏差?抑或者是聽者有意製造「每日」採購的假象?此間亦有論者針對此場川劉會面時,美方的各項布置安排包括讓坐在辦公桌前一派自在的川普,面對著與其他會議代表一樣,只能端正坐在椅子上而無扶手或桌子可倚靠的劉鶴,宛如下屬乖乖聆聽川普訓示一般。也難怪擁有美國研究所學位,作為中方代表團長、國務院副總理的劉鶴於此場合似乎感到十分不自在,更有甚者指出劉鶴於會上發言不如以往流暢,且面露緊張神色,難怪惹出「每日」還是「今日」採購大豆的烏龍風波。在台灣政壇上,偶爾也曾發生這種講出來跟聽到的訊息可能只是一字之差,但卻可能造成軒然大波的事件。去年九合一大選前,立委邱議瑩在造勢場合上究竟是講了「大家嘸離開」還是「大家麥離開」?在電視與網路新媒體的報導與傳播之下,一時間也引起了不小的風波,更造成報導「大家麥離開」的中天電視台因此被NCC以該台在第一時間未善盡事實查證責任為由而予以罰款。當事人堅持她在台上是感動於台下群眾於活動結束時仍熱情流連於現場不肯離去,因此發出「大家嘸離開」的讚嘆。然而中天電視台則堅持其報導「大家麥離開」也是根據現場情況以及合理查證後為之,並非刻意造假欺騙大眾。川普總統過去先後多次指責美國國內若干立場與其較不相同的媒體為假新聞的製造者,而台灣無論政府、政黨或民眾,近年來也逐漸重視假新聞對社會所產生的可能影響。去年九合一大選結束後,部分政治人物及其支持者將選舉結果歸咎於假新聞的氾濫影響執政黨選情,社會上也開始有不小聲浪要求政府以更積極的法律手段打擊假新聞。然而如果我們用同樣的標準來看這次川劉會的大豆採購事件,如果劉鶴沒有講錯英文,那麼他便成為中國版的邱議瑩,聽錯發音而向在場記者轉達錯誤訊息的川普則成了美國版的中天電視台。如果依照川普總統過去對假新聞不假辭色的批判態度,當他自己無意中(或者是有意?)成為假新聞的製造(以及傳遞)者的角色時,是否也應該用相同的標準譴責自己?以台灣人的眼光來看,我們似乎也可以建議險些造成外交大烏龍的劉鶴學習邱議瑩委員,勇敢站出來為自己的發音與表達辯護,同時譴責川普總統竟然想利用假新聞的力量,對中國進行不公平的對待與剝削。此時熱愛自由民主、痛恨假新聞造成社會緊張、政局動盪的台灣正義人士,此時似乎應該站出來聲援劉鶴,一同向海內外所有製造假新聞的有心人士進行嚴正譴責與撻伐。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彰顯台灣人民對於媒體自律、小心謹慎處理各項新聞議題的決心,更可體現過去川普總統所一再強調,對於嚴防假新聞對國家社會危害之重視。就算川普總統只是無心之過,不小心聽錯(或者純粹是劉鶴的發音不夠標準,讓川普總統誤會了)而成為假新聞的製造者,如能經此教訓而能對新聞自由、媒體自律等議題有更為深入的體會,則此外交上的烏龍事件就不會單單僅是茶餘飯後的趣談,而是具有劃時代的深刻意義。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 May 27 Mon 2019 08:07
閃亮南投吉薪照就博會 登場
- May 27 Mon 2019 08:07
法網》費德勒回來了! 暌違4年直落三奪勝晉64強
台中市衛生局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天在潭子國小及大雅國中舉辦「免費肝炎與肝癌大檢驗」活動,年滿20歲以上民眾可免費接受肝炎及肝癌篩檢。副市長楊瓊瓔表示,肝癌可以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防治,希望大家養成正確預防觀念,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免費肝炎與肝癌大檢驗」活動,除了可以讓民眾進行免費篩檢,童綜合醫療團隊更加碼提供免費四癌篩檢,讓市民遠離癌症威脅。副市長楊瓊瓔、衛生局長曾梓展、潭子區長林國聲、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教授李懋華、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吳肇鑫、台中市糕餅商業公會理事長蔡萬財也都與會,一起宣示打擊肝病,鼓勵市民踴躍受檢台中市衛生局表示,肝癌在全國及台中十大癌症死因均排名第2位,由於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癌初期通常沒有特殊異狀,容易被忽視。根據國健署指出,因肝癌過世的個案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而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無論是B型還是C型肝炎,只要早期發現,定期接受追蹤及治療,就能降低肝癌發生。另外,健保署今年起全額支付C肝病人全口服新藥,只要C型肝炎患者配合醫療單位治療,有將近97%的治癒率,因此籲請市民儘早、定期接受篩檢;為了保肝,也應避免菸酒、不必要的輸血、刺青及穿耳洞,養成規律運動及健康飲食的好習慣。
- May 26 Sun 2019 23:19
愛情產業鏈啟動!韓證婚 陸新人拍婚紗
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人種。有些人,根本不屬於這個星球。或許是天生就與眾不同,加上後天種種因素,這些獨特的人漸漸成長為光芒四射的奇葩異卉。李愷蒂就是這種渾身散發著奇光異彩的女孩。那一年,我們高中還沒畢業。紐約的雪剛融化,春天到了,中央公園裡的樹上長著清嫩的枝葉,一群麻雀鳴叫著,展著翅膀飛過藍天。我和溫蒂約在位於曼哈頓的歷史博物館裡見面 。她穿著粉紅色的洋裝,身材嬌小的她顯得格外年幼,看不出來秋天就要當大學新鮮人了。我們小時候就認識了,兩人雖上不同的高中,不久前因為參加科學比賽重逢,格外親切。小小的紐約市,科學比賽卻不少,做實驗的高中生當年都在同樣的比賽裡打轉。大獎是西屋獎,但小型的比賽也有不少名堂,獎品包括獎金和免費的旅行,在一群高中生的窮苦生涯裡是讓人心動的奢侈品。我在癌症中心的實驗室蹲了一個夏天,好不容易孵出個小報告,小心翼翼帶它到 一個個的比賽裡獻寶,像展示心愛的孩子一樣,害怕人家看不上眼。會場裡人聲沸騰著,參賽者互相寒暄,討論著彼此的實驗內容和申請大學的心得。突然間,一個女孩飄然到臨,所有的人一時眼光都被她吸引著了,空氣凝固似地安靜了下來。女孩穿著緊身的短裙和套頭毛衣,展露出超齡的好身材,是那種無時不刻注重著飲食和每天健身奮鬥出的婀娜曲線。她畫著濃妝,漆黑的眼線和琥珀色的眼睛讓她看起來像一隻驕傲的銀狐,挑染的長髮交雜著金黃和棕色的髮絲。這一切讓人看得目不轉睛,因為她豔麗的外表和在場參賽的女學生們截然不同。溫蒂像個乖巧的中學生,而我穿著過時的長裙和舊靴子,宛如家庭主婦。眼前的女孩簡直是另一種品種。當大多數的女孩對成熟女人的概念還一知半解時,這一些早熟的女孩已經領悟到了秘訣,脫繭而出,從青澀的毛毛蟲變換成驕傲的花蝴蝶,俯身藐視下頭不起眼的同類。青春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而是一種帶著實驗心態、讓人期盼卻時常灰心的探險。我們躲在書本後頭,實驗室的漫漫長夜比在校園裡和別的女孩爭奇鬥豔容易多了。我們這一類女生的履歷表也許不遜色,但真實生活卻蒼白無趣,最大的樂趣只是下一場比賽,或是最終的大獎,接到名校的入取通知。因此,當濃妝豔抹、身材婀娜的李愷蒂翩翩抵達時,場裏掀起了一波巧妙的小震盪。表面上什麼都沒發生,但大家心知肚明,這場科學比賽不再單純了。李愷蒂在當年的高中生圈子裏是個名人。不但SAT考滿分,長春藤大學提早錄取,還是個選美界響噹噹的角色,什麼妙齡小姐、華裔小姐、玫瑰小姐,凡是她參賽的名堂,都被她輕而易舉的贏下皇冠。因此,當她決定在科學比賽裡參一角時,我們暗叫不妙,不但頭銜會被她贏走,所有男生的目光也會被她吸引走,在單純的異性圈子裡微妙的無傷大雅、打情罵俏的樂趣也將失去。我忘記那個比賽的結果了。溫蒂和我沒有得獎,也不記得冠軍是誰。也許是李愷蒂,也許不是。那不是重點。那個比賽只是記憶裡的驚鴻一瞥,蒼白冰冷的年少時代裡鮮紅色美豔的一個影像,原來青春可以這麼驚艷燦爛。我們上了大學,接著醫學院的生涯接踵而至,八年的時光一下子就過了。我離開了紐約,到了加州當住院醫師。到了那兒,才發現加州是另一個世界。東岸醫學生貧乏的生活,也跟著溫暖的氣候多采多姿了起來。原本不懂得打扮的學生,突然間一個個花枝招展,成了嬌豔的蝴蝶翩翩起飛,在一群醫生裡爭奇鬥豔著。世界真小,聽說李愷蒂也在同個醫院當外科住院醫師。輾轉聽見關於她的傳言,醫院裡總是眾說紛紜。這是難免的,她依舊是眾目睽睽、與眾不同的女人,周旋在一群德高望重的資深教授和血氣方剛的年輕男醫生裡,八卦新聞不斷,讓男人心癢癢的。身邊的女生在討論她輕挑放蕩的事蹟時,總是透露著不屑的神情,雖然眼裏掩飾不住那一絲絲羨慕。撇開花邊新聞不說,李愷蒂是個傑出的醫生,手術技巧高超、能言善道。濃妝豔抹和貼身的短裙,穿著四寸名牌高跟鞋開刀是她的招牌,不影響她的醫術。有時在醫院裡和她擦身而過,人們總是忍不住轉過頭看她兩眼。我們交流的機會不多,整形外科和小兒科的世界相隔很遠。偶爾在值班室裡,我們會寒暄兩句。當她斜眼瞄著我,慵懶說著話,我會忍不住心跳加快。對同類亦如此挑撥,難怪異性無法抵抗她的魅力。繁忙的醫院裡,大家為生老病死的瑣事搏鬥著。苦悶的生活裡,李愷蒂像個玉菩薩,用她獨特的方式普渡眾生。多年後,李愷蒂成了比佛利山莊眾星捧月的整形名醫。有意無意間,我會在電視上看到她嬌豔地幫模特兒改頭換面,巧言令色地熱心推展自己品牌的保養品。她的面孔和年輕時變了許多,依然美麗,但判若兩人。她改了名字,冠了夫姓,隆乳割鼻,染了一頭金黃的長髮,完完全全成了金髮碧眼的芭比娃娃。社交媒體上有人迷戀她、崇拜她,也有人訕笑她、辱罵她。但不可否認的,她吸引著大眾的目光,光芒四放讓人看地目不轉睛。靠著超群出眾的外表和好頭腦,過著好萊塢圈子讓人羨豔的奢華生活。有些人,就像來自火星的外星人,熱情地發光發熱。我們地球人只能遠遠看著,驚嘆之後,埋頭專心地繼續著眼前的平凡生活。 加油了,火星美女帥哥們。作者註:當年的「西屋獎」現在變成了「再生元科學獎」(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2019年的名單剛出爐。網路上的候選人照片,一群高中生,很年輕、很可愛。(原刊於世界日報)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 May 26 Sun 2019 23:19
網球/謝淑薇世界排名持平 名列25
作者為美國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高雄市長韓國瑜受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邀請,即將前往美國訪問,這份來自美國的演講邀請,在台灣引起媒體和政界人士議論,因為大家猜想美國政府和學界已經預期,韓國瑜將爭奪總統大位,所以要先做準備,可是,美國真的有那麼了解台灣政局發展嗎?與其說邀請韓國瑜訪美,是華府和美國學界認為韓國瑜將會參選總統,所以想對未來台灣可能的領導人進行面試,不如說美方驚覺他們對台灣民意認識不足,因此採取亡羊補牢的措施,想重新加強對台灣政情的掌握。事實上在兩零一八年台灣九合一選舉前夕,美國學界和華府都還一面倒的認爲,就算民進黨不會選得很好,但國民黨也不可能有翻身的機會,而這也是為什麼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在選後,會用「驚人」一詞來形容台灣選舉的結果。從台灣看世界,媒體和民眾總認為全世界都覺得台灣在世界上有關鍵的角色,不過,真實的情況是,除了台灣自己,恐怕不會有哪一國真的把台灣看得很重要,而美國政府和學界對台灣的認識自然也相當有限。以華府的政治人物們來說,他們對台灣的認識,除了台灣駐外代表處的官方正式管道之外,許多訊息都來自在美國長期支持台灣民主運動,爭取台灣獨立的海外台灣社團。這些旅美台灣社團透過選舉募款和生意往來,與眾多美國國會議員建立良好的關係,也因此在川普上台決定要對中國採取強硬手段,使得美中關係日益緊張之際,成功遊說美國國會通過幾項對台灣有利的法案。然而,透過這些海外台灣同鄉組織獲得台灣相關資訊,美國政治人物和學界對台灣的認識,究竟真的是台灣的主流民意,還是只獲得了片面的消息?從美國媒體和學者專家都認為台灣主流民意是要跟中國切割,認定兩岸之間的九二共識,已經不再被大多數台灣人所接受來看,他們對台灣的認識恐怕真的不算全面。話說回來,相較於為了捍衛台灣主權而向美國靠攏的主張,在當前一心想要制衡崛起中國的美國眼中,想與中國保持經貿關係穩定的想法,反而成了阻礙美國以台灣箝制中國的阻力。加上泛藍陣營在美國沒有花心思建立交流和溝通的管道,導致美方認為在台灣支持擴大與中國交流的民意只是少數,並且對兩岸和平的主張越來越摸不著頭緒。在世界兩強之間求生存,要不要選邊站值得台灣仔細思考。理論上來說,因為對民主價值的認同,選擇跟美國親近本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轉過頭面對現實,中國的市場商機和就業機會,也的確可以滿足當前台灣許多人民的需求。不管是政治人物,學者專家,還是商界人士,台灣的社會菁英同溫層裡,不論主張的是親美還是和中,其結果都對身為菁英的同溫層沒有太大影響。可是,不同的選擇卻會對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生活帶來不同的衝擊。簡單來說,台灣人民不是不懂民主的價值,而是多數人口袋裡根本沒有本錢,可以跟同溫層裡的菁英站在一起。邀請韓國瑜訪美,不是美國人熟悉台灣,而是想要知道為什麼,台灣政府和旅美菁英們所提供的資訊,會跟選舉結果有這麼大的差異。說穿了,韓國瑜訪美行,根本不是去接受美國面試,而是要去給美國人上一堂台灣民主課。更多論壇文章 辣台妹被罷工打回神隱少女 老謝:史上最悲觀經濟預測 中國國企會像東印度公司一樣消失嗎? 無視勞保財務懸崖 政府年改玩假的? 給林志玲跳水替身 你不懂這世界的遊戲規則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 May 26 Sun 2019 23:19
職場早鳥想吃蟲?有些錯誤千萬不能犯……
旺報【特派員葉文義╱上海報導】中美貿易戰延燒,加上經濟成長趨緩,造成大陸「穩就業」任務艱鉅,穩就業已成當前中央政策重中之重。大陸國務院本月22日就宣布成立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由副總理胡春華出任組長,成員來自20多個部委,涵蓋經濟、金融、科技、民生等與就業相關的各個領域,宣示下一階段「穩就業」政策將全面發力。在上海公務機關任職的兩位人士透露,當前中美貿易戰形勢加劇,中央確實加大力度防止大規模返鄉潮(穩就業),以上海來說,只要是常住人口(居住滿6個月)一旦失業,就可以憑勞動手冊到各街道的行政服務中心登記,服務中心每周推送新崗位資訊並推薦就業。滬失業情況不明顯上述兩位人士表示,當然不去登記的人也是會有,不過因上海製造業不多,主要還是以第三產業(服務業)為主,因貿易戰受到影響而失業的情況並不明顯。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常住人口總數為2423.78萬人,比上年增加5.45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47.57萬人,增長1.92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6.21萬人,增加3.53萬人。從這個數據來看,去年上海並沒有出現外來常住人口大規模返鄉的景況。兩位人士指出,外來常住人口大多有職業,或開小店、或在服務業任職,上海也有一些沒有固定工作的流動人口,這些人的動向比較不易控制,但針對外界傳言「當局因避免大規模返鄉潮發生,一線城市已減低趕走低端人口」的說法,兩位人士非常不認同,直稱:「這是偽命題,哪來的低端人口!」並稱上海也是需要掃大街、小吃服務類人員的。就業目標重中之重不過,大陸整體就業情勢並不樂觀。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3日才在一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電話會議中說,今年大陸就業市場壓力仍大,將重心放在「穩定和擴大就業」,確保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任務;他特別強調,「要守住不發生大規模失業的底線。」而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1%、5.3%、5.2%;雖然各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均低於《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5.5%左右的預期目標,但較去年同期卻是分別上升了0.1、0.3和0.1個百分點,這引發了部分人士對就業形勢的擔憂──是不是經濟下行壓力大,就業出了問題?然而,新數據顯示,4月大陸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前月下降0.2個百分點,就業形勢已稍有好轉跡象。